先是和张萌因「名字同音」隔空呼唤,紧接着恋情曝光,男方是当年《天天向上》里“小五”金恩圣。 同步套餐还有于正娱乐圈小论文《茉莉》,影射痕迹很重(于正处于娱乐小论文高产期,最新一篇《海棠》是帮佘诗曼新剧添砖加瓦)。 综合于正小论文以及张檬的星路历程,我们来剖析下娱乐圈盛行的「明星职场病」:恃宠而骄。 《夏家三千金》算是当年热播剧之一——当下有热度,却没有口碑。这种作品只能借势撕资源,属于走短线红利的作品。若干年后的今天再来看,这部剧毫无作品厚度,比如长期口碑、重播率以及重播带来的热议。可能连回忆杀作品都不能算,情怀共振不强。 张檬的表现可圈可点,无论从扮相到人物拿捏,都有自己的分寸,那会儿还挺有灵气的。 张檬当红的那个周期,她接戏毫无章法,大部分资源都属于快消剧,看完即忘的那种。 10年前的娱乐圈,一步登天完全不可能,流量资本还没有起来,即便你有一两部热播剧在手,并不能说明你在圈子里就能以碾压之姿,傲视群雌。 《珠光宝气》里的小明星苏敏,就属于当下有热度,后期就慢慢糊掉的。在资本的眼里,这种蹿红一会儿就得意忘形的明星,可替代性太强了。 这几年稍微有印象的作品包括网剧《北京女子图鉴》,以及《海上嫁女记》里演蔡少芬的女儿,这些角色毫无竞争力。尤其是脸整了之后,简直是灾难加持。 「过于直率、放肆、且攻击性强」,这些形容词放在一般职场里,都是高频踩雷动作。 拥有这类个性的明星,除非你能红透100年不过气,市场必须唯你独尊,否则,大部分明星还是走「配合度高、细水长流」路线比较实惠。毕竟这个市场,从来都是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」。 从小学艺术的孩子很容易掌握成年人才有的人情世故套路,比如察言观色,显得「过分机灵」,这不见得是好事情。 尤其对于演员而言,内心越纯粹,你的艺途才能走得越远,心静决定了你的可塑性。 和不熟的人肆意吐槽自己在拍的剧,这就像和同事吐槽「我接的这个项目真的很烂」。 你既然知道剧本烂,那你还接,说明你就是为了钱。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,演员也要生存。 那你就好好收钱,好好把活儿做完就行了。这个圈子里,最讨厌这种又当又立的人,更何况这还是你的第一部剧。 你和完全不熟的同行疯狂吐槽,别人会觉得你眼高手低,而且「大喇叭」,藏不住秘密,更沉不住心。这种性格的明星,就是树敌无数的典范呀。 娱乐圈很小,小小年纪的你,给别人印象就是一言难尽,你未来的星途怎么走呢? 做明星,圈内会做人可能比业务能力更重要,尤其在这个「资本捧人」的游戏规则里。 「演员就是棋子,大部分人运气都不好,只能做一个小卒,你只能摇尾乞怜去讨一个角色,或者讨一句对白来说。这一行,最重要的是运气,其次是交际,最后才是演技。而说到演技,最重要的是幕后的演技好,而不是幕前的演技好。」 说这句台词的是剧中主角乔刚,他走的是实力派路线,因为外型没优势,即便演技已经是影帝水准,有什么用呢?老板不肯砸钱捧他。 娱乐圈星光,首先要懂得在圈内发光,懂得做人,懂得给自己给别人留余地,圈内口碑就有了。 就像我们上班,不要去议论同事是非,你以为别人对你守口如瓶,结果一秒钟,全公司都知道了。 我们之前有位读者留言,他不算新人了,他喜欢在小群里吐槽领导,结果领导听到风声,直接给他穿小鞋,最后只能被迫辞职。 更别说娱乐圈了,明星之间的良性竞争已经很激烈了,一个萝卜一个坑,要拼业务能力,更要拼行业口碑。谁都愿意选能力强,同时配合度高的合作伙伴。 于正的视角,其实也代表了大部分幕后工作人员的视角,你平时在工作中是如何待人接物的,这些都构成你的圈内人缘好坏。 美剧《宿敌》里不乏「影后嫌弃影后」的片段。Faye Dunaway好像一直都有拍戏迟到的习惯,无论是在她当红期,还是在她的老年期。 很多明星都有这种「爱显摆」的臭毛病,尤其在圈内还要发这种「显摆通稿」,真是鼠目寸光。 赵薇之前接受采访时就说过,这个行业里所有人都认为很多女明星女演员是肤浅的、没有文化的。 圈内各种资源对接人什么明星没有见过呢?你无非只是把别人显摆过的点,粘贴复制一轮,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。人稍微有了名气,就一定要同步警醒自己,娱乐圈给你的虚荣心,如果控制不住火候,也会把你灭掉。 赵薇说过,这一行很容易被虚荣心带走,提前给自己做心理建设很有必要。明星总活在光环里,活在无菌环境里,周围都是赞美,听多了,容易迷失自我。 她参加《非常静距离》的时候,个人介绍的口播线后吸金女王」(但节目组并没有把这句字幕打出来,感兴趣的可以去调视频看看)。 以后明星营销能不能谨记一点——「财不外露」,闷声发大财既能保持低调作风,又不会有摆阔嫌疑,不容易得罪同行。 张檬当年所说的大导演找她,是谁呢?从目前她的履历来看,她没有拍过大导演的戏。 但她简介里至今还贴着以下重点:参加陈凯歌《梅兰芳》试镜,顺利成为陆川《南京!南京!》第三女主角。 《南京!南京!》,当年张檬是「一眼被导演相中」,但这部电影最终也没看到张檬在里面,原因未知。 你得想着,今天你拒绝掉的资源,可能未来还有合作的机会,要学会给大家留余地,不要把路堵死。即便是你接了好资源,放弃次资源,你也要懂得如何去补救。这个圈子里,「人情债」是要有的。在你成名之路上,很多人都帮过你,大小恩惠都要记在心里,这都是积累圈内人缘需要长时间维系的。 尤其当你没有绝对话语权的时候,当下的一时半会儿「小红状态」真的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。 我有一位朋友,他做娱记很多年,他和我分享过一位资深女星的故事。那会儿正处于该女星新一轮上升期,媒体都觉得她不用这么拼了,可以金贵一点,可以挑着演。可女星说了,现在有戏拍就很感恩了。记者就觉得这位女星沉得住气,果然,她的这份「不恃宠而骄」,为她熬到了后面的续航力。 这个圈子挺缺「肯做事」的人,眼高手低的明星太多了,稍微红了一丢丢,就要翘辫子了,就要摆谱了。 经纪人把你从小透明捧红,转眼你红了就继续攀高枝,把帮过你的贵人一脚踢开。千万不要做一个「势利眼」明星,踏实并且务实太重要了。 做明星做演员,保持长线的眼光很重要,不管你是走「红」的路线,还是走「不红但可以一直有戏拍」的闷声发财路线。 (责任编辑:admin) |